
苏秦与燕国太后私通,为何燕王不处死他,反而重赏他?
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明确记载:易王母,文侯夫人也,与苏秦私通。燕王得知,而事之加厚。
意思是:燕易王的母亲,燕文侯的夫人,与苏秦私自在一起了。后来这件事被燕易王知道了,(燕易王不仅没有怪罪苏秦),反而更加信任他了。
熟读史书的大家一定都知道:秦始皇知道母亲赵姬与嫪毐私通之后,不仅直接处死了嫪毐,还将赵姬与嫪毐的两个孩子残忍摔死了。
而吕不韦本来是秦国相父,后来也因为与赵姬不清不楚的关系而被秦始皇迁怒,逼得不得不自杀。
也是因此,秦始皇养成了极度不信任他人的性格,以及对女人的偏见。
展开剩余85%终其一生,秦始皇都没有立皇后,更没有立太子。
正是因为秦始皇的性格缺陷,给了赵高以可乘之机,扶植胡亥继位,把秦朝的朝政搅的一团糟。
而战国时期,同样作为一国最高领导人的燕易王竟然非但不生气,还大大地赏赐了苏秦,这到底是为什么?
1.苏秦对燕国的功劳很大在苏秦的早年时代,他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,却也同样处处碰壁。
直到到了实力最弱的燕国,苏秦才真正过上了平稳的日子。
燕文侯对苏秦的“合纵”策略极其赞赏,于是他力排众议,让苏秦作为特使,前往赵国进行“合纵”。
成功没成功咱不知道,但是事情进行到一半,燕文侯便去世了,失去支持的苏秦只能又回到了燕国。
苏秦回到燕国之后,正巧又遇上了齐国攻打燕国,燕国不敌,丢失了十座城池。
苏秦又自告奋勇,去游说齐威王。
令人大跌眼镜的是:齐威王和他的朝臣们竟然被苏秦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,归还了刚刚攻占燕国的十座城池。
自此一役,苏秦一战成名,成为了燕易王身边的大红人,也是燕国的大功臣。
2.苏秦在燕国的地位很高自从上次游说成功之后,苏秦彻底在燕国站稳了脚跟,被燕易王赐予了高官厚禄。
此后,苏秦还在燕国任职了十六年。
在这里,苏秦生活得极其滋润、如鱼得水,权势很大,燕国朝堂上的大臣都对他很尊敬。
本来燕国和秦国都因为地处偏远,而被其他中原诸侯国称为“蛮夷之地”。
而正因为苏秦的“合纵政策”,燕国才开始逐渐与其他诸侯国频繁联系,并正式被其他诸侯国认可。
之前就立有大功的苏秦又经此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地位。
3.苏秦其实才是被迫的一方大家注意:《史记》的记载是燕文侯夫人与苏秦私通。
也就是说,是燕文侯的夫人先“爱上”了苏秦。
燕文侯的夫人才是主动的一方,虽然这件事在封建社会中后期,也就是说宋代及其以后是绝对不可容忍的事情。
但在当时,这件事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
哪怕到了三国时期,魏国的时期开创者曹操还留下了一个“好人妻”的名头。
所以说,苏秦与燕文侯妻子的风流趣事在当时并不是那么不能被人接受。
而且燕文侯当时早已去世,而他的妻子作为太后在燕国掌握了很大比例的实际权力,这点非常类似大秦的宣太后。
出于对母亲的尊重,以及苏秦确实有才能和地位,燕易王不能发作,也不好发作,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。
4.苏秦怕引火烧身离开了燕国虽然在当时来说,苏秦与燕易王的母亲在一起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,但燕易王绝对也会对此事不爽。
大家看现在所谓的“后爹”“后妈”与孩子的关系就能明白,更何况当时燕易王的这个“后爹”苏秦还是自己的属下。
所以燕易王虽然嘴上不说,心底大概还是不爽的。
苏秦是个聪明人,对此自然也是一清二楚。
他每天都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,十分害怕燕易王不知道哪一天就翻脸不认人,把自己给杀了。
于是他便想要逃到当时东方最强的大国齐国去。
齐国作为当时最强的东方强国,距离燕国天高皇帝远,到时候燕易王就算想要杀了自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。
为了说服燕易王,苏秦绞尽脑汁想出了一条“奇策”:作为间谍去齐国打探情报。
为了真正地取信齐国,苏秦还假装得罪了燕易王,而燕易王也假装要抓捕苏秦。
只是很可惜,智者千虑必有一失,到了齐国的苏秦并没有和他想象中一样存活下来。
因为苏秦在燕国的极高地位,使得很多燕国本土官员都极其嫉妒。
在燕国的时候,迫于燕易王的威势和苏秦的政治地位,他们还不敢明着做什么。
但当苏秦到了齐国之后,他就再也没有了“保护伞”。
于是,妒忌他的燕国官员派遣的刺客随后而到。
最终,苏秦终究还是没能逃过一劫,在到达齐国的第二个月便被暗杀了。
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,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,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,侵删。 文:小昭 审核:梦愚编辑
文献参考:《史记》《战国策》《二十四史》等。
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,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。
发布于:四川省Powered by 天博克罗地亚综合体育官方app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